魏耕(1614年5月14日—1662年7月15日)明末抗清义士。原名璧,又名时珩,字楚白,慈溪人。明亡后,改名耕,又名甦,字野夫,号雪窦,又号白衣山人。曾联络抗清志士,秘密图谋恢复大业,最终因“通海案”而被害。工诗,古体学李白奔放豪迈;近体学杜甫苍凉悲壮,在明末清初诗坛独树一帜,为屈大均所赏,有《息贤堂前后集》及《雪翁诗集》。 关于评价 魏耕是一位清代的诗人,他的诗歌作品主要反映了民族斗争和人民抗清的情况,表现出坚定的民族信念和爱国情感。同时,他也是清初散处于江浙一带抗清武装力量的联络者与策动者,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做出了贡献。因此,可以认为魏耕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诗人。对于魏耕的诗歌作品,可以从艺术性和思想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。在艺术性方面,魏耕的诗歌表现手法多样,语言生动,具有感染力,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。在思想性方面,魏耕的诗歌作品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,对于了解和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总之,魏耕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诗人,他的诗歌作品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,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。